在河南省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上,收费员如同“窗口守护者”,用微笑和效率串联起车流与旅途。他们从何而来?答案藏在公开招考、校企合作、退役军人安置等多元渠道中——这些路径既保证了人员专业性,也为不同群体打开了职业大门。
每年春秋两季,河南省交通发展集团官网总会准时挂出蓝底公告。像2023年郑栾高速的招聘,要求大专学历起步,年龄限制在28周岁以下,特别注明“需掌握基础财务知识”。笔试环节常设置职业能力测试与心理测评,模拟收费*处理的面试题尤其考验应变能力。这种透明化选拔机制,让应届毕业生和待业青年都能平等竞争,去年洛阳片区报考人数就突破3000人。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的教室里,身着制服的“预备收费员”们正在操作模拟收费系统。河南省交投集团与12所职业院校建立合作,通过“2+1”培养模式(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岗前实训),仅2022年就输送了800名专业人才。这些学生从入学起就学习ETC设备维护、服务礼仪等定制课程,毕业后直接进入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等主干线工作,实现了“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在安阳服务区工作十年的王师傅,上个月刚把侄女介绍到相邻收费站。这种“以老带新”机制看似传统,实则暗含管理智慧——老员工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更熟悉工作环境,岗前培训成本降低15%。不过企业设置了严格约束:推荐人需担保被荐者服务满三年,若出现重大失误将连带扣减绩效,这让“人情招聘”始终运行在可控轨道上。
鹤壁东收费站的小张曾是空军地勤人员,现在他将军旅生涯养成的严谨带入窗口服务。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高速集团签订的《优先聘用协议》,让像他这样的退伍兵获得岗位适配度测评、三个月带薪实训等专属通道。部分收费站还设置残疾人辅助岗,配备语音播报系统和加宽工位,用人文关怀拓宽就业包容度。
随着ETC覆盖率突破92%,部分收费站开始试点“潮汐岗位”模式。通过与中原众恒等人力公司合作,在节假日车流高峰时段增派短期收费员。这些派遣员工接受标准化培训后,可同时在3-5个相邻站点机动调配,既缓解了固定编制压力,又为宝妈、*大学生等群体创造了弹性就业机会。
从标准化招考到个性化安置,河南省构建起立体化的人才输送网络。这些渠道如同高速公路的多向匝道,既保障了收费队伍的专业素养,又承载着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当车辆驶过收费站时,窗内那声“一路平安”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招聘体系在支撑——它让每个岗位都成为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交汇点,持续为交通动脉注入新鲜活力。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