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边界(公认部分)
旁遮普地区:印度的旁遮普邦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接壤,这里是两国人口最稠密的边界区域,以农业平原为主,著名的瓦加-阿塔里边境降旗仪式在此举行。
拉贾斯坦邦(印度)与信德省(巴基斯坦):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与巴基斯坦信德省接壤,边界穿越塔尔沙漠,地形以干旱沙漠为主。
古吉拉特邦(印度)与信德省(巴基斯坦):印度古吉拉特邦与巴基斯坦信德省南部接壤,边界靠近库奇沼泽地(Rann of Kutch),历史上曾因沼泽地划分引发冲突(1965年库奇战争)。
2. 争议地区(克什米尔及周边)
查谟和克什米尔(印度联邦直辖区)与巴控克什米尔:
实际控制线(LoC):自1972年《西姆拉协议》后确立,将印控克什米尔(印度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与巴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称“自由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分隔。该线长约740公里,地形多山且军事化程度高。
锡亚琴冰川:位于克什米尔东部,实际由印度控制,但巴基斯坦声称*。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战场之一。
瑟尔冰川(Siachen Glacier):与锡亚琴冰川相连,同样存在*争议。
3. 其他争议点
拉达克(印度联邦直辖区)与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巴基斯坦):印度控制的拉达克地区与巴控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相邻,边界靠近喀喇昆仑山脉,部分地区(如锡亚琴)存在实际控制争议。
边界总长度
印巴边界全长约3,323公里,包括约2,900公里的国际边界和约740公里的实际控制线(LoC)。
注意事项
争议性: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未解决,多次引发战争(1947、1965、1999年)。国际社会普遍视LoC为临时分界线,而非合法边界。
地理特征:北部边界多高山冰川(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部则以沙漠和平原为主。
这些区域的划分反映了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军事现实,实际控制情况可能随局势变化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