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浪潮中,奇瑞如同一名稳扎稳打的棋手,二十年间通过七次关键收购搭建起全球化版图。但要说这位"并购达人"最偏爱的合作对象,当属与自身血脉相连的凯翼汽车——这个曾被五粮液集团收入麾下的品牌,经奇瑞三次增资控股后,已然成为其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棋子。
奇瑞对凯翼的执着像极了围棋中的"连环劫",从2018年首次注资到2023年完成绝对控股,五年间累计投入超45亿元。不同于简单收购,这种渐进式渗透更像量身定制的西装——既保留凯翼在川滇地区的渠道优势,又逐步注入奇瑞的新能源技术基因。当2023年奇瑞持股比例攀升至78%时,这场持续五年的"资本长跑"终于撞线。
如同外科医生移植器官,奇瑞将鲲鹏混动平台精准嫁接到凯翼产品线。宜宾工厂的生产线经过智能化改造后,每90秒就有一台搭载奇瑞动力的炫界Pro EV下线。这场技术移植手术效果显著:凯翼电动车续航从350公里跃升至600公里,电控系统故障率下降62%,俨然成为奇瑞新能源技术的"移动展厅"。
在收购地图上,凯翼扮演着"西南哨所"的角色。依托宜宾基地的区位优势,奇瑞建立起辐射东盟市场的桥头堡。2023年数据显示,通过凯翼渠道出口的车型占奇瑞东南亚销量的35%,这个数字较并购前增长近3倍。更妙的是,凯翼原有的经销商网络如同毛细血管,将奇瑞产品渗透到云贵川乡镇市场。
奇瑞给凯翼戴上"Z世代座驾"的潮流帽子绝非偶然。市场调研显示,收购后推出的炫界系列用户平均年龄下降7.2岁,社交媒体声量提升420%。设计师团队引入电竞元素和模块化改装概念,让这个曾主打商务的品牌摇身变为"年轻人的大玩具",成功避开与奇瑞主品牌的同质化竞争。
站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奇瑞对凯翼的持续投入揭示了中国车企的生存智慧:收购不是终点,而是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跳板。当其他企业忙于海外"扫货"时,奇瑞选择深耕本土潜力股,用资本纽带串联起技术、产能与渠道的黄金三角。这种"精耕式并购"或许不如跨国收购轰动,却为自主品牌转型升级提供了可*的范本——有时候,最合适的收购对象,可能就在灯火阑珊处。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