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作为春节尾声的日期,在不同地区保留了一些特色习俗,尤其以西北地区的“燎疳节”最为典型。以下是主要风俗活动:

1. 燎疳节(西北地区)
驱邪纳吉: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盛行夜晚点燃篝火,焚烧秸秆、艾草等,大人小孩跳过火堆,寓意烧去晦气,祈求健康平安。
燎疳歌谣:部分地区边燎疳边唱民谣,如“燎疳疳,百病散,一年四季保平安”。
灭“疳娃娃”:用秸秆扎成“疳娃娃”投入火中,象征祛除疾病。
2. 补天节(北方部分地区)
纪念女娲:山西、河北等地有摊煎饼、烙薄饼的习俗,象征“补天穿”,祈求风调雨顺。
3. 社火收尾
部分地区的社火表演延续至正月二十三,作为春节庆祝的收尾,舞龙、高跷等表演依然热闹。
4. 其他习俗
祭灵:山东、河南等地有祭拜土地神、仓神的习俗,祈求五谷丰登。
禁忌与清洁:一些地方忌动针线、出远门,打扫房屋寓意扫除晦气。
地区差异
北方:以燎疳、补天为主,更具仪式感。
南方:较少特殊习俗,多以家庭聚餐结束春节。
小知识
燎疳后的火炭灰会被扬起,观察火星形状占卜当年作物丰歉,如火星似麦穗则预示小麦丰收。
这些习俗融合了祛灾祈福的愿望,体现了民间对新年顺遂的美好期盼,尽管多数地区春节活动在元宵节结束,但正月二十三仍为部分地区保留独特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