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漆类型决定基础比例:

硝基漆(NC):通常为1:1至1:1.5(稀释剂:漆)
丙烯酸漆(如PPG、鹦鹉漆):常见比例为2:1至3:1(漆:稀释剂)
聚氨酯漆(2K漆):需添加固化剂,典型比例为4:1:1(漆:固化剂:稀释剂)
水性漆(环保型):需专用稀释剂,比例多为5-10%(稀释剂占比)
2. 环境因素动态调整:
温度>25℃:增加10-15%慢干型稀释剂(避免橘皮)
湿度>70%:减少5%稀释剂并搭配防白水(防发白)
冬季施工:快干稀释剂比例降低至8-12%
3. 喷涂设备适配:
HVLP喷枪:粘度建议18-22秒(福特4号杯)
传统喷枪:粘度控制在14-16秒
无气喷涂:需额外增加5-8%稀释剂
4. 关键操作提示:
必须使用同品牌配套稀释剂(不同品牌溶剂体系差异可能导致絮凝)
电子调漆秤精度需达±1%(误差>3%会导致附着力下降)
搅拌后静置消泡时间:双组份漆需15-20分钟,单组份5分钟
每层喷涂间隔:面漆15-25分钟(触干后),底漆30-40分钟
5. 安全注意事项:
VOC含量控制:调配后混合液应<420g/L(国六标准)
固化剂混合后需4小时内用完(双组份)
喷涂粘度检测:使用DIN4杯时,每升高10℃减少1秒测量值
建议施工前务必查阅产品技术说明书(TDS),并使用粘度计实测。例如巴斯夫鹦鹉系列8450清漆,在23℃环境下推荐配比为2:1:10%(漆:固化剂:稀释剂),喷涂粘度应调整至19秒±2(DIN4杯)。实际应用中建议先试喷板件,根据流平效果微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