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人因情绪失控(如愤怒、慌张、挫败等)而显得急躁、失态的样子。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字面分解:
气急:呼吸急促,情绪激动。
败坏:原指破坏、毁坏,这里引申为失去常态。
整体含义:指人在遇到挫折、冲突或意外时,因愤怒、慌张或急躁而失去冷静,表现出狼狈、失态的样子。
使用场景:
1. 愤怒失控:
例:他发现自己被欺骗后,顿时气急败坏地大吼起来。
2. 失败后的失态:
例:球队输掉比赛,教练气急败坏地指责裁判不公。
3. 被戳穿时的慌张:
例:谎言被揭穿后,他气急败坏地摔门而去。
近义词:
恼羞成怒、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歇斯底里
反义词: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注意:
贬义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批评或讽刺的意味,多用于形容他人因负面情绪而失态,不用于褒义或中性描述。
常见误用:注意与“气急败坏”写法相近的混淆词(如“气急败丧”等),正确写法应为“气急败坏”。
例句补充:
面对员工的失误,经理气急败坏地拍着桌子,完全失去了平日的风度。
她气急败坏地挂断电话,脸色涨得通红。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到你!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