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虚线主要指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控制线(Line of Control, LoC),以下是关键信息:

1. 历史背景
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结束殖民统治后,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未明确,引发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8)。联合国介入后划定“停火线”(Ceasefire Line),成为LoC的前身。
《西姆拉协议》(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后,双方签署协议,将停火线更名为“实际控制线”(LoC),但未解决*争议。
2. LoC的地理与现状
位置:长约740公里,从克什米尔南部的旁遮普平原延伸至北部的锡亚琴冰川,大致将克什米尔分为:
印控区:查谟-克什米尔邦(现为印度联邦领土)和拉达克。
巴控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
争议性:LoC是实际军事分界线,而非国际法承认的正式边界,双方均宣称拥有整个克什米尔*。
3. 地图标注
国际地图通常以虚线标注LoC,区别于两国其他已划定的正式边界(如旁遮普地区的实线)。类似的争议边界标注也见于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LAC)。
4. 关键争议点
锡亚琴冰川:世界海拔最高的战场,LoC未明确涵盖此地,双方在此持续军事对峙。
2019年印度修宪:印度取消查谟-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加剧紧张局势,巴基斯坦强烈反对。
5. 地区影响
克什米尔争议是印巴关系核心矛盾,引发多次战争和边境冲突,影响南亚稳定。
中国与巴控克什米尔接壤,中巴经济走廊部分经过该区域,印度对此提出*异议。
总结
LoC作为印巴在克什米尔的“虚线”,象征未解决的领土争议和长期敌对状态,是南亚地缘政治的核心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