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是成语吗?

 2025-09-02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兔死狗烹"这位成语家族的老者,常被后人问及身世。它确实位列《中华成语大辞典》,以"狡兔死,走狗烹"的完整形态存在千年。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劝文种时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兔死狗烹"这位成语家族的老者,常被后人问及身世。它确实位列《中华成语大辞典》,以"狡兔死,走狗烹"的完整形态存在千年。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劝文种时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短短十六字道尽君臣猜忌的千古悲歌。

兔死狗烹是成语吗?

二、字面背后的隐喻

拆解这则成语的骨骼:野兔灭绝后,猎犬就被烹煮。看似在描述场景,实则是权力场中的生存法则。每个字都暗含密码——"兔"象征敌人或价值,"狗"指代功臣,"烹"暗示清算。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恰似中国古代文人的集体智慧密码,让成语成为浓缩的寓言胶囊。

三、历史长河的回响

从勾践杀文种到朱元璋诛功臣,成语在历史褶皱中不断印证自身。韩信被诛前悲叹"狡兔死,走狗烹",北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空气中都漂浮着这个成语的魂魄。它像面照妖镜,照见每个盛世背后的血色黄昏,成为古代政治生态的精准注脚。

四、现代社会的投影

在当代职场,这个成语蜕变为"裁员季的潜规则"。某互联网大厂在项目成功后解散团队,员工自嘲"我们就是电子猎犬"。这种文化基因的变异,让古老成语在玻璃幕墙间获得新生,成为理解组织行为的另类视角。

五、文化镜像的对比

与西方谚语"用完即弃"不同,"兔死狗烹"承载着更复杂的拷问。日本有相似谚语"敌亡弓折",却少了中式烹饪的烟火气。这种差异恰似东西方思维的分水岭:我们擅长用具体意象包裹抽象哲理,让残酷现实裹上诗意的糖衣。

这位千岁成语至今仍在语言长河中游弋,它提醒我们:功成身退的智慧,识时务者的清醒,以及对待历史循环应有的敬畏。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不仅是在引用典故,更是在触摸中华文化基因中那个永恒的生存命题——如何在建功与保身间找到平衡点。它既是历史的叹息,也是现实的警钟,在词句的褶皱里,藏着读懂中国社会的密码。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原文链接:https://www.6g9.cn/qwsh/dd8e1AD5XV1NQBA.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知妳网是一个专注于知识成长与生活品质的温暖社区,致力于提供情感共鸣、实用资讯与贴心服务。在这里,妳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专业的建议,以及提升自我的优质内容。无论是职场困惑、情感心事,还是时尚美妆、健康生活,知妳网都能精准匹配妳的需求,陪伴妳的每一步成长。因为懂妳,所以更贴心——知妳网,做妳最知心的伙伴!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知妳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294秒, 内存占用1.7 MB, 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