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这一成语出自春秋时期的典故,与生肖中的兔和狗相关。以下是详细解析:
成语“兔死狗烹”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记载:
>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是范蠡劝告名将文种的话,比喻君主在功成后诛杀功臣,如同捕猎结束后将猎犬烹食。故事背景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吴国后诛杀功臣的史实。
朝代属于春秋时期(东周),具体为公元前5世纪的吴越争霸时期。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成语中的“兔”和“狗”对应中国十二生肖中的两个属相:
成语本身与生肖的吉凶寓意无关,而是通过动物比喻人性与政治现实。类似的表达还有“鸟尽弓藏”,均强调“功高震主”的隐患。
“兔死狗烹”出自春秋时期越国的历史典故,涉及生肖中的兔和狗,但其核心在于揭示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法则,而非生肖文化的直接体现。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