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又译《*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系列。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高里奥(高老头)的悲剧命运以及青年拉斯蒂涅的成长轨迹,深刻揭露了19世纪法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残酷现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钱至上的社会崩塌
亲情的异化:高老头对两个女儿近乎病态的溺爱,倾尽所有财富供她们挥霍,但女儿们婚后却因阶级虚荣和利益考量,逐渐疏远甚至抛弃父亲。高老头临终前的凄惨场景(女儿们未到场,仅有拉斯蒂涅和医学院学生照料)成为对拜金社会的血泪控诉。
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小说中几乎所有关系都围绕金钱展开。伏盖公寓的房客们对高老头的态度随其经济状况变化而起伏,女儿们对父亲的爱也以金钱为衡量标准。拉斯蒂涅的情人但斐纳更直言:“没有钱,就没有爱情。”
2. 阶级固化与个人野心的碰撞
贵族阶层的衰落与资产阶级的崛起:鲍赛昂夫人的退隐象征旧贵族的没落,而银行家纽沁根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投机和联姻巩固地位。拉斯蒂涅从外省青年到巴黎野心家的蜕变,揭示了个人在阶层跨越中必须依附金钱与权力的生存法则。
道德沦丧的必然性:伏脱冷(逃犯沃特兰)对拉斯蒂涅的“社会启蒙课”直指社会本质——“成功等于犯罪,不过是高明与拙劣之分”。拉斯蒂涅最终选择与黑暗妥协,象征年轻一代在物质诱惑下的道德溃败。
3. 巴黎社会的全景式批判
都市文明的贪婪与冷漠:巴尔扎克以伏盖公寓(贫民窟缩影)和圣日耳曼区(上流社会象征)的空间对照,勾勒出巴黎的贫富分化。伏盖太太的市侩、米旭诺的告密行径,以及房客间的相互倾轧,展现了底层社会的生存挣扎。
法律与正义的虚伪性:伏脱冷因米旭诺告密被捕的情节,暴露了司法体系的*(告密者获赏金,而真正罪犯往往逍遥法外)。警察与罪犯的共生关系暗示社会秩序的崩坏。
4. 人性异化的普遍困境
父权的解构与悲剧性救赎:高老头以金钱作为表达父爱的唯一方式,最终沦为女儿们的“提款机”。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悲剧,更象征传统家庭在资本冲击下的瓦解。
理想主义的湮灭:大学生拉斯蒂涅初到巴黎时怀抱的纯真理想,在目睹高老头之死和鲍赛昂夫人失势后彻底幻灭。小说结尾他站在拉雪兹公墓向巴黎宣战:“现在咱们来拼一拼吧!”宣告其彻底投身于金钱游戏的决绝。
超越时代的警示意义
巴尔扎克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图景:金钱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道德、亲情、爱情均被异化为交易工具。这种批判不仅指向19世纪法国,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人性异化的普遍规律。高老头的悲剧提醒我们:当物质欲望凌驾于人性之上时,个体的毁灭与社会的溃败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