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主要领土争端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Kashmir)。这一争议是印巴分治(1947年)以来两国长期冲突的核心问题,涉及历史、宗教、民族和国际政治等多重复杂因素。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1. 克什米尔问题的起源
英国殖民遗产: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规定土邦可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统治者是印度*,但人口以为主。其归属问题引发争议。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8):土邦王公选择加入印度,巴基斯坦反对,双方爆发战争。1949年联合国斡旋停火,划定“实际控制线”(LoC),将克什米尔分为:
印度控制区:查谟-克什米尔邦(2019年被印度取消自治地位,改为“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和“拉达克中央直辖区”)。
巴基斯坦控制区:阿扎德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
联合国决议:联合国曾呼吁通过公投决定克什米尔归属,但因双方分歧未实施。
2. 后续冲突与争议升级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双方再次因克什米尔开战,最终在苏联斡旋下签署《塔什干宣言》。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虽主要因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独立引发,但克什米尔问题仍被牵扯。
卡吉尔冲突(1999年):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分子与印度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爆发冲突,几乎引发核战争。
恐怖主义与武装反抗:1980年代起,印度控克什米尔地区出现武装运动,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组织(如“军”),巴方否认。
3. 当前局势与争议焦点
印度单边行动(2019年):印度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查谟-克什米尔邦的自治地位,将其重组为两个中央直辖区,引发巴基斯坦强烈*和国际社会关注。
实际控制线(LoC)冲突:双方在控制线附近频繁交火,平民伤亡和军事对峙时有发生。
锡亚琴冰川争端:被称为“世界最高战场”,两国在此争夺战略高地,恶劣环境导致大量非战斗伤亡。
核威慑风险:印巴均为拥核国家,克什米尔冲突被视作可能引发核对抗的潜在。
4. 国际社会的立场
联合国: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但实际影响力有限。
中国立场:承认印度对拉达克地区的*存在争议(中印边界问题),同时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传统盟友关系。
美国等大国:倾向敦促双方克制,但近年来美印关系升温引发巴基斯坦担忧。
5. 其他次要争议地区
瑟尔 Creek(Sir Creek):印巴在印度河入海口的边界争议,涉及海上资源划分,但紧张程度远低于克什米尔。
总结
克什米尔问题本质是印巴对南亚主导权、民族认同和领土安全的争夺。两国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外部势力干预使得解决难度极大。尽管国际社会多次调解,但短期内难以看到根本性突破,零星冲突和紧张对峙可能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