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吴村镇前街18号”为坐标,稳稳扎根于这片土地。它的北侧是镇办公楼,南侧则是热闹的农贸市场,仿佛左手牵着行政的严谨,右手挽着市井的烟火。每天清晨,校门口的石碑上“中心小学”四个鎏金大字被朝阳点亮,像一位老者轻声诉说:“这里是吴村镇教育的心脏。”
从广丰城区驱车沿丰溪大道向东行驶,约20分钟便能望见校门口飘扬的国旗。三条公交线路如银丝带般环绕学校——101路、吴村专线和镇际环线,为师生织就一张便捷的交通网。特别的是,校门前的彩虹斑马线被家长称为“最安心的风景”,护学岗与错峰放学的设计,让车流与人流默契共舞。
信江河的支流在校墙外轻轻流淌,夏天送来蛙鸣伴奏的读书声,冬天用薄雾为操场披上纱衣。教学楼后的小菜园里,茄子与向日葵在劳动课上和孩子们比身高。更妙的是,校园西角的百年古樟树被改造成“树洞信箱”,树根处嵌着木制邮筒,让自然成了孩子们倾诉心声的伙伴。
校门左侧的纪念碑铭刻着“1952年建校”的沧桑。当年的青砖教室已变成多媒体教学楼,但老校钟仍悬挂在钟楼顶端。每逢毕业季,毕业生会合力拉动钟绳,钟声悠长如时光隧道,一头连着祠堂改建的旧校舍,一头通向铺满塑胶跑道的新时代。
学校不仅是孩子的天地,更是镇民的情感地标。放学后,操场向居民开放,大爷在篮球架下打太极,阿姨们借用音乐教室排练采茶戏。街角的面包房推出“放学面包”,热腾腾的香气总在下午4点准时飘进校园,而校工刘叔每天清晨扫净的落叶中,总夹着几片商铺送来的感谢卡。
这座以经纬度标注的校园,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坐标。它用七十载光阴将自己锻造成一把钥匙——打开知识之门,串联自然之美,凝聚社区之情。当炊烟从周围民居升起时,教学楼的灯光次第点亮,如同大地向星空发送的密码,讲述着关于成长与传承的故事。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