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能源骗局

 2025-09-14  阅读 93  评论 0

摘要:新能源行业作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热度进行诈骗的现象。以下是关于2021年前后新能源领域可能涉及的骗局类型及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防范建议:
一、常见

新能源行业作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热度进行诈骗的现象。以下是关于2021年前后新能源领域可能涉及的骗局类型及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防范建议:

2021新能源骗局

一、常见的“新能源骗局”类型

1. 虚假投资项目

  • 手法:以“新能源开发”“光伏扶贫”“氢能源革命”等名义,承诺高额回报,吸引公众投资,实则通过庞氏骗局敛财。
  • 案例:2021年河南某公司宣称“投资光伏电站,年收益20%”,非法集资超5亿元,最终资金链断裂。
  • 2. 骗取补贴

  • 背景:国家对新能源车企、光伏项目等有补贴政策,部分企业通过伪造销售数据、虚报产能等手段骗补。
  • 案例:2021年工信部通报多家车企存在“违规套取补贴”行为,涉及车辆数千台,追回资金超10亿元。
  • 3. 技术造假与夸大宣传

  • 手法:宣称掌握“颠覆性技术”(如“水氢发动机”“石墨烯电池量产”),利用媒体炒作推高股价后套现。
  • 案例:某车企曾宣传“加水就能跑”的汽车,后被证实为骗局,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 4. 传销式推广

  • 模式:以“新能源充电桩合伙人”“共享储能设备”为幌子,要求缴纳加盟费并发展下线,实为传销。
  • 案例:2021年浙江破获一起以“新能源充电桩投资”为名的网络传销案,涉案金额达2亿元。
  • 二、如何识别与防范

    1. 核查资质与背景

  •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核实企业注册信息、专利真实性。
  • 警惕“无工厂、无技术、无资质”的三无公司。
  • 2. 理性看待“高回报”承诺

  • 新能源行业技术门槛高、回报周期长,年化收益超15%的项目需谨慎。
  • 3. 关注政策与官方通报

  • 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定期发布违规企业名单(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动态调整)。
  • 4. 警惕过度炒作概念

  • 对“革命性突破”“全球首创”等宣传保持怀疑,要求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
  • 三、政策监管加强

    2021年后,中国针对新能源领域乱象采取了多项措施:

  • 补贴退坡与核查:逐步减少新能源汽车补贴,并通过大数据追溯车辆运行情况,严查骗补。
  • 金融监管升级:银提示“警惕借碳中和、新能源名义的非法集资”。
  • 技术标准规范化:发布《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国标,遏制技术造假。
  • 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环保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但投资者需警惕借势行骗的行为。选择正规渠道投资,关注企业核心技术实力而非概念炒作,是避免受骗的关键。如遇可疑项目,可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原文链接:https://www.6g9.cn/bkkp/dd1e8Az5SWlhTDg.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知妳网是一个专注于知识成长与生活品质的温暖社区,致力于提供情感共鸣、实用资讯与贴心服务。在这里,妳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专业的建议,以及提升自我的优质内容。无论是职场困惑、情感心事,还是时尚美妆、健康生活,知妳网都能精准匹配妳的需求,陪伴妳的每一步成长。因为懂妳,所以更贴心——知妳网,做妳最知心的伙伴!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知妳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701秒, 内存占用1.7 MB, 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