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的汽车品牌有哪些
当一家中国车企接连将瑞典豪华品牌、英国跑车鼻祖、马来西亚国民车企收入囊中,甚至把触角伸向飞行汽车和奔驰股东席位时,世界终于意识到:吉利早已不是那个只会造经济型轿车的“小镇青年”。从收购沃尔沃开启全球化征程,到控股宝腾进军东南亚,再到入股戴姆勒布局未来出行,吉利用二十年时间编织了一张覆盖五大洲、贯穿海陆空的产业巨网。
全球化布局:跨越洲际的野心
吉利的收购版图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每个坐标都暗藏战略深意。2010年,它以18亿美元“蛇吞象”拿下沃尔沃,在欧洲心脏瑞典插上第一面旗帜;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宝腾49.9%股份,借道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同年将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51%股权收入囊中,在超豪华赛道布下重兵。伦敦出租车公司(现LEVC)的收购,则让吉利电动化技术扎根英伦街头。这些动作如同围棋落子,每一步都在构建全球供应链与市场通道的“大模样”。
技术整合:借力突破的密码
每一次收购都是吉利的技术“开箱时刻”。沃尔沃贡献了世界顶级的安全架构与环保动力总成,CMA平台直接孕育出领克品牌;路特斯带来轻量化底盘技术与赛道基因,催生了极氪001 FR这样的性能猛兽;伦敦电动出租车的增程式技术,则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铺平道路。更隐秘的是,通过控股沃尔沃集团(商用车业务),吉利甚至获得了卡车的技术储备,这种“技术嫁接”能力,让吉利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始终快人一步。
品牌战略:金字塔式的生态构建
从10万元级的经济型车到千万元超跑,吉利的品牌矩阵堪比精密分层的金字塔。宝腾主打东南亚大众市场,几何与极氪卡位新能源中高端,领克以“欧洲设计”征战全球化,路特斯则用Emira超跑刺破价格天花板。这种“多品牌协同”策略如同交响乐团,既有沃尔沃奏响安全主旋律,又有路特斯飙出高音华彩,最终奏响中国车企国际化的最强音。
资本运作:四两拨千斤的财技
吉利深谙“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的资本哲学。收购戴姆勒9.69%股权耗资90亿美元,却通过股权质押获得摩根士丹利贷款,实现“零现金支出”;入股阿斯顿·马丁后,立即共享电动平台技术换取股份增值。这种“战略投资+技术输出”的闭环模式,让吉利既避免重资产拖累,又将话语权延伸到奔驰、阿斯顿·马丁等顶级品牌董事会。
未来棋局:天空与数据的争夺
当别人还在谈论电动车时,吉利已把目光投向三维立体出行。控股美国太力飞行汽车,研发的Transition已获FAA认证;时空道宇卫星项目的启动,让吉利成为全球唯一拥有“汽车+航天”双轨战略的车企。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布局,实则暗藏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的野心——未来的吉利,或许会成为从自动驾驶汽车到低空飞行器,再到卫星导航系统的全场景出行服务商。
收购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从偏安浙江的民营车企,到横跨海陆空的全球巨头,吉利的收购史恰似一部中国制造业的进化论。这些被收购的品牌不是战利品,而是技术创新的种子、市场开拓的支点、品牌跃升的阶梯。当行业还在争论“市场换技术”的得失时,吉利用“资本换时间,整合换空间”的实践,为中国车企探索出一条逆袭之路——收购的终极目的,从来不是成为第二个沃尔沃或戴姆勒,而是锻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汽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