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法规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若商家未按约定履行发货义务,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或赔偿合理损失。
《电子商务法》:商家应按约定时间发货,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可要求退款或赔偿(如运费等)。
2. 电商平台规则
淘宝/天猫:
延迟发货:若未在约定时间发货(通常商品页标注或双方约定),买家可投诉。商家需赔偿订单实付金额的5%(最高30元)。
缺货/虚假发货:可能赔偿30%订单金额(最高500元)。
京东:超时未发货可申请“未按约定时间发货”投诉,商家需赔付京豆或现金券(比例约为5%)。
拼多多:延迟发货每单赔付3元现金券,虚假发货可能赔付更高金额。
3. 操作步骤
1. 核对订单信息:

检查商品页面或聊天记录中是否有“三天内发货”的明确承诺。
查看平台默认发货时间(如无约定,通常为48-72小时)。
2. 联系商家协商:
询问延迟原因,要求补偿(如优惠券、红包)或催促发货。
3. 平台投诉:
在订单详情页提交投诉,平台介入后通常会在1-7个工作日内处理。
4. 消费者*:
若平台未妥善解决,可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
4. 例外情况
不可抗力:如疫情、自然灾害等导致延迟,商家可免责(需提供证明)。
预售/定制商品:发货时间以商品页面说明为准,可能不适用常规赔付规则。
5. 赔偿形式
现金赔付、平台红包、积分补偿等,具体以平台规则为准。
建议:
保留证据:截图保存发货承诺、订单时间、沟通记录等。
优先协商:部分商家愿意主动补偿以避免投诉,可先尝试友好沟通。
合理*:若商家无正当理由且平台未处理,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三天内未发货通常可获赔偿,但需结合具体平台规则和订单约定处理。及时留存证据并积极沟通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