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汽车品牌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集团9.69%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单一股东。这场“蛇吞象”的跨国并购背后,吉利用一场资本魔方般的操作,将自有资金、国际投行杠杆、地方支持与长期战略布局巧妙融合,不仅打破了外界对“钱从何来”的质疑,更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向上突围的智慧。
吉利像一位精明的棋手,在华尔街布下关键棋子。通过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合作,吉利构建了复杂的股权衍生品交易结构。通过“领子期权”等金融工具锁定风险,仅动用约三分之一自有资金就撬动近三倍杠杆。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融资设计,既规避了德国金融监管对突击收购的限制,又巧妙利用了国际资本市场对新兴车企的估值预期。
浙江省化身“隐形护航者”,为这场跨国并购注入底气。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牵头组建银团,提供五年期低息贷款。这种支持并非简单财政补贴,而是基于对吉利研发投入转化率的精准测算——数据显示,吉利每年将营收的6%投入技术研发,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背书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让资本流动既有温度又有尺度。
沃尔沃成为这场资本盛宴中的“黄金质押物”。吉利将2010年收购的沃尔沃集团8.2%股权进行质押融资,释放出超过30亿美元流动性。这种“以战养战”的策略极具东方智慧:沃尔沃在吉利手中完成品牌复兴,市值十年增长四倍,优质资产在资本市场产生裂变效应,形成“收购-增值-再融资”的良性循环。
资本运作背后藏着更深的产业棋局。收购完成后,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推动*art品牌电动化,共享电池技术与供应链资源。据2021年财报显示,双方联合开发的纯电平台使研发成本降低40%,印证了“资本搭桥、技术变现”的商业逻辑。这种战略协同产生的隐性收益,早已超越单纯的股权增值。
从2006年成为英国锰铜控股股东,到2017年收购宝腾汽车,吉利用十五年搭建起“资本出海跳板”。每次并购都精准卡位技术缺口:伦敦出租车公司带来铝合金车身技术,宝腾工厂打通东南亚市场通道。这种“小步快跑”的资本积累,最终在奔驰收购案中形成质变,展现了中国企业从“资本学习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当戴姆勒总部大楼升起吉利旗帜时,这场收购已超越单纯商业行为,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通过多层次融资策略与产业协同的精准配合,吉利证明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资本运作能力与技术攻坚实力同等重要。这种“用世界的钱,买未来的路”的创新实践,为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的范本——在智能汽车革命的赛道上,谁能在资本与技术的双螺旋中找准支点,谁就能撬动产业变革的星辰大海。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