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部蜿蜒的海岸线上,有一位身披绿袍、胸戴盐晶项链的姑娘静静伫立。她左手轻抚黄海碧波,右手托起苏北平原的稻浪,腰间缠绕着淮河入海前最后一缕绸带——这就是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一座将"陆与海"谱写成诗篇的年轻县城,用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讲述着沧海桑田的故事。
当淮河水系与黄海潮汐在卫星地图上相遇,北纬34°的坐标点便会闪烁出翡翠般的光芒。这座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年轻县城,像一枚精巧的胸针别在盐城市北大门。从高空俯瞰,她拥有着最富诗意的地形:南部是阡陌纵横的农耕文明图谱,北部是星罗棋布的现代风电矩阵,东部沿海滩涂上,每年迁徙的候鸟用翅膀丈量着湿地的边界。
翻开泛黄的《阜宁县志》,会发现滨海的前身曾在明清两代六易其名。古淮河入海口的泥沙,不仅塑造了这片土地,更在县志里沉淀出"海疆重镇"的朱批。1941年抗日烽火中,新四军在此建立民主政权,将红色基因注入城市血脉。如今的滨海博物馆里,宋代的青瓷片与抗日将士的家书比邻而居,诉说着跨越千年的守护。
三十年前,这里还被称为"苏北兰考",盐碱地上稀落的棉田见证着贫困。而今漫步在沿海工业园,会看见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在吞吐阳光,国家级粮食产业园的自动化流水线将稻米分装成艺术品。更令人惊叹的是,昔日的荒滩上崛起亚洲最大风电母港,128米高的风叶如同现代夸父,追逐着永不熄灭的太阳。
每年霜降时节,丹顶鹤家族总会如约造访滨海湿地。这些挑剔的"环境审查官"用迁徙路线投票,让这里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环保部门的最新监测显示,滨海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峰值达每立方厘米8600个,相当于将整个县城浸泡在天然氧吧里。连农田灌溉渠中的小龙虾,都成了水质检测的"生物传感器"。
在滨海人家,你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老者在古淮河畔拉着二胡唱淮剧,孩童在农家书屋里临摹水彩画《黄海日出》。这座"中国诗词之乡"将文化刻进基因,30个民间诗社、128支淮剧戏班活跃在田间地头。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走出过6位航天专家,他们把"问天"的豪情写在火箭整流罩上,却把乡愁藏在随身携带的滨海山芋干里。
当夕阳为滨海港的龙门吊镀上金边,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书写新的传奇。她不再是地图上模糊的沿海县城,而是用绿色能源点亮长三角的"蓄电池",用生态湿地守护候鸟的"国际驿站",用产业创新重塑苏北经济的"样板间"。从盐碱荒滩到投资热土,滨海用40年完成华丽转身,正如她守护的潮汐,在进退之间积蓄着奔向星辰大海的力量。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