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尺岗亭中,我仿佛成了连接城市与远方的无声纽带。每一张通行卡递出的瞬间,都是对效率与责任的丈量;每一次微笑示意的背后,藏着无数个日夜锤炼的职业素养。这份工作总结,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对岗位使命的深度拆解——如何在机械重复中保持温度,在突发状况前守住秩序,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
收费窗口是高速公路的“神经末梢”,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过去一年,我以“零误差”为目标,严格核对车型分类、通行里程与费用计算,确保每一笔数据精准无误。例如,面对货车轴型识别争议时,我通过比对系统数据、调取监控录像,成功化解了十余次计费*。通过优化递卡动作、缩短找零时间,个人单车道通行效率提升15%,高峰时段车辆积压率下降40%。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是数学能力、反应速度与政策理解的综合战场。
岗亭玻璃能阻隔风雨,却不能阻隔人与人的连接。我曾遇到一位迷路的老人,因方言沟通困难而手足无措。通过手绘路线图、联系路政巡逻车,最终帮助他安全抵达目的地。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收费员不仅是费用征收者,更是旅途困境中的“第一响应人”。如今,我的服务台上常备速效救心丸、充电线和简易修车工具,将标准化服务延伸为“主动关怀”。全年累计收获司乘手写感谢信23封,这比任何考核数据都更让我骄傲。
暴雨夜的那次大堵车,成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当ETC系统突发故障导致车流绵延三公里时,我迅速启动人工收费预案,与同事接力登记车牌、发放预编卡,同时通过广播安抚司机情绪。两小时内疏通500余辆车,事后更参与编写《极端天气应急手册》,新增“潮汐车道临时管控”等6项措施。这场实战让我明白:预案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必须通过定期演练转化为肌肉记忆。如今,我们班组每月开展消防逃生、系统瘫痪等情景模拟,真正将危机转化为能力跃升的契机。
当无人值守收费站试运行时,有人担忧机器会取代人工。但亲身参与测试后,我发现新技术反而放大了人的价值。在推广移动支付过程中,我总结出“三句口诀”教学法,帮助老年司机快速掌握扫码缴费;面对车牌识别错误的情况,人工复核纠正率达100%。这一年,我主动学习CPC卡管理平台操作,参与开发“特情车辆数据库”,将20类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数字化。与其说科技威胁岗位,不如说它重塑了我们的专业维度——从操作员升级为智慧交通的协作者。
除夕夜值班时,一位司机递来热腾腾的饺子,说:“你们守着路,我们才能安心回家。”这句话让我重新审视岗位意义。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研究司乘行为心理学;主导创建“方言服务指南”,涵盖8种常见地域方言;甚至向公司提议设立“便民服务星级评定”,推动全线34个收费站升级母婴室、无障碍通道。这些尝试让我懂得:职业价值不在于岗位大小,而在于能否以持续进化的姿态,将每个细节做到极致。
在车轮滚滚中雕刻时光
从机械重复到主动创造,从单一操作到多维赋能,这份总结见证了一个高速收费员的蜕变轨迹。当ETC普及率突破80%,当“微笑服务”升级为“全旅程关怀”,我们早已超越简单的收卡找零,成为现代化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人文节点。未来的路或许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坚守“每一辆车都是责任,每一个人都值得用心”的信念,三尺岗亭便能成为传递温暖与秩序的时代坐标。毕竟,守护归途的最后一盏灯,总要有人愿意做那个点灯人。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