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张和平对话与克制
呼吁对话解决:中国多次在联合国等场合强调,印巴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避免局势升级。例如,在2019年克什米尔危机中,中国外交部呼吁双方“保持克制,慎重行事”。
反对单边行动:针对印度取消查谟-克什米尔自治地位的决定,中国明确表示反对“使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行动”,支持巴基斯坦将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 平衡双边关系
中巴全天候伙伴关系:中巴在战略、经济(如中巴经济走廊)和安全领域有深度合作,中国在涉及巴基斯坦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往往给予支持。
中印关系复杂性:尽管存在边界争议(如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仍与印度保持多边合作(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主张通过双边机制管控分歧。
3. 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
历史立场清晰化:中国在安理会闭门会议中支持讨论克什米尔问题,强调应尊重巴基斯坦的合理关切。中国对印度管辖的拉达克地区部分领土(如阿克赛钦)的*主张保持一贯立场。
多边机制推动:中国曾提议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促进印巴信任建设,但印度的谨慎态度限制了进展。
4. 人道主义与地区安全
人道主义关切:在冲突导致平民伤亡时,中国呼吁保护平民,支持国际社会提供人道援助。
反恐议题联动:中国关注克什米尔地区恐怖主义外溢风险,强调反恐不应与民族宗教问题挂钩,暗批印度对的政策。
5. 地缘战略考量
中巴经济走廊安全:中国对克什米尔局势的稳定高度敏感,因其直接影响“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
平衡美印关系:随着美印战略靠近(如QUAD机制),中国在印巴问题上更谨慎,避免过度刺激印度,但也不放弃对巴传统支持。
官方表态示例
外交部声明(2019年8月):“克什米尔问题是历史遗留争议,应由当事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方应避免采取加剧紧张的行动。”
驻联合国代表发言(2021年):“安理会应鼓励印巴通过多边机制增进互信,反对任何未决争议地区的单边改变现状行为。”
中国在印巴冲突中采取“有限介入、动态平衡”策略:既通过外交渠道支持巴基斯坦的合理诉求,又避免直接卷入争端;既强调和平解决,又通过多边平台施加软性影响。这种立场服务于中国在“南亚稳定”与“大国竞争”间的双重利益,同时维护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未来,随着中印巴三角关系的演变,中国的调停角色可能进一步凸显。
